目前分類:國學常識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應用文重點提要
一、 稱謂:
令尊、令堂:  稱人父母
家嚴、家慈:  自稱父母
君舅、君姑:  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

hlbh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臺灣的現代詩流變
  1、從「新詩」到「現代詩」:
    自從五四運動以來,新文學的詩歌都是以「新詩」為名,而不是現在大家所慣稱的「現代詩」;因為「新詩」相對於「古詩」,是格律自由的、淺白的新文學。而台灣現代詩的定名與蓬勃發展,皆起源於一九五二年紀弦所創辦的《詩誌》、以及隔年的《現代詩》雜誌,發表他個人對詩的強烈主張,引起了文學界廣泛的注意,「現代詩」之名於是確立,台灣詩壇也因此激烈變動起來。
  2、風起雲湧的五零、六零年代:
(1)現代派:強調橫的移植,認為新詩的現代化應從西方自波特萊爾以來的所有詩派來加以改良、取法。以紀弦為首,加盟的詩人有商禽、林亨泰、楊喚、鄭愁予等一百餘人。

hlbh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中國寓言的發展:
    我國的寓言文學從先秦開始,不過不像《伊索寓言》在文體上的早熟,因為並不是獨立的文學體裁,尚是諸子散文或歷史散文的附庸而已,《莊子》言:「寓言十九,藉外論之。」意即假託他人之語,陳說自己之意。我國古代寓言是在一般譬喻的基礎上開始發展,經過了一個由文辭簡約趨於富贍、由哲理淺顯趨於深刻、由缺乏人物情節而趨於故事完整的演變過程。
  我國古代寓言在二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根據寓言本身的發展情況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學背景可分爲五個階段。

先秦(諸子)    哲理寓言    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張

hlbh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